基坑气膜是一种兼具防尘性、降噪性、节能性、防火性、智能性的绿色施工新工艺,降噪效果可达71%,防尘效果可达90%。借助内外气压差支撑,再利用斜向网状绪构加以固定,将膜材固定于地面基础绪构周边。作业时,利用供风系统让室内气压上升到一定数值,使屋顶内外产生压力差以抵抗外力无需任何梁柱,可以创造更大的完全净空的施工空间,放气后可以方便折叠存放,架设、撤收、搬运。
基坑气膜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显著的好处,是能够大幅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噪音污染,有效改善施工环境,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基坑气膜还能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恒温恒湿的舒适作业场域,减少因恶劣天气导致的工期延误与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其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更是提升了施工安全和环保的监管水平,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项目展示一:
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通胡大街、玉带河大街防涝泵站及蓄水净化池),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与芙蓉西路交叉口西北侧、玉带河大街与芙蓉西路交叉口西北侧。总体规模为通胡大街防涝泵站18m³/s,蓄水池5100m³,玉带河大街防涝泵站 26m³/s,蓄水池11600m³。此工程建设防涝泵站和蓄水池,可大幅度减少污水溢流入河的次数,解决运河沿岸地区极端降雨天气下河水倒灌和内涝积水问题,进一步改善北运河水质。
此工程为水利项目,其中建设地下箱体,占地范围较大,开挖深度较深,为减少环境污染、施工噪音,达到城市环保要求,工程在明挖深基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在基坑上方使用“基坑气膜”覆盖,封闭施工。
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基坑气膜创下北京市基坑气膜的“三个之最”:
一是规模最大——北京目前跨度最大的基坑气膜。气膜长165米、宽80米、高37米,气膜内最大净高差达60米,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气膜展开面积达21000平方米。
二是发挥效益最高。是北京首例采用斜向网状钢缆固定,也是全国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也就是说从项目启动到项目完工,都是在气膜内实施完成,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边影响,将气膜措施效益发挥到最大。
三是气膜内施工作业最复杂。是北京首例在基坑气膜内进行塔吊作业,气膜内规划材料加工区,材料加工等一切作业全部在气膜内完成。
项目展示二:
大兴区黄村镇车站北里1-7号楼区房改带危改项目,位于大兴区黄村镇区政府西南侧0201-0715地块。东至兴丰大街,西至现状居住用地,南至红楼西巷,北至兴政街。规划用地为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此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保障性住房、商业、办公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考虑到此项目所处位置的特殊性,结合目前建筑行业的主流做法。此项目在土护降阶段将采用基坑气模技术。基坑气膜是具有良好防尘性、降噪性、节能性、防火性、智能性的绿色施工新工艺,其建造安全、拆装方便,可环保重复利用,可有效解决本项目面临的痛点问题,为项目实现保民生、保交付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基坑气模”已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地推广应用,2024年6月北京住建委发布《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基坑气膜技术导则》,进一步了推动气膜技术在绿色施工领域的应用,未来全国范围内将会借鉴北京市的成功经验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我公司承接的以上两项采用基坑气膜的工程,尤其是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基坑气膜作为北京目前跨度最大基坑气膜、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基坑气膜、首例纳入塔吊作业基坑气膜,对于施工降效、周边环境影响程度、施工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提供实例参考,为我公司在基坑气膜技术及管理领域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
下一篇:无